第B04:生态保护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写在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之际
~~~——写在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之际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写在可可西里入选世界遗产之际
  第一时间等到可可西里成功入选消息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世龙和同事们激动不已。这为他们参与了两年多的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长期以来对可可西里的持续关注,使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资料,申遗启动后,我们精心安排野外作业并利用长期野外工作积累,顺利完成了‘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可可西里地区生物资源考察报告’,为申遗提供了科技支撑。”陈世龙说。

  陈世龙介绍,可可西里栖息着藏北高原典型的生物类群,已知有高等植物29科89属202种,其中84种(约40%)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脊椎动物34科66属82种,1/3以上的物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这里还有青藏高原唯一的兽类迁徙物种藏羚羊,其从三江源北部越冬地到可可西里卓乃湖产羔地之间往复迁徙的路线完整。

  在中科院地理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看来,青藏地区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屏障功能都非常重要,以往的申遗工作对这里关注不够,随着可可西里成为青藏地区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帮助人们全面认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性有着显著意义。

  尽管和可可西里的植物们打了多年的交道,但陈世龙坦言,想见一下生长在可可西里腹地的植物们也非常不容易。“植物生长的旺季在夏天,但夏天雨水多,形成很多沼泽地,一旦陷进去非常危险,所以我们一般选择在冬天地面条件好的时候进去,而冬天很多植物都枯萎了”。

  陈世龙表示,可可西里地区生态方面的基础研究还非常薄弱,希望能以此次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大对该地区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期待将来在可可西里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闵庆文认为,申遗成功对可可西里未来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将当地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民族文化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协同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然遗产保护的目标。“可可西里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申遗成功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参观旅游,这对当地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科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

  原载2017年7月9日《科技日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视点·关注
   第A04版:科闻天下
   第A05版:视觉·图说
   第A06版:农牧科技
   第A07版:生命·健康
   第A08版:乐享科技
   第B01版:生态科普专刊·可可西里
   第B02版:地理地貌
   第B03版:自然资源
   第B04版:生态保护
   第B05版:探秘科考
   第B06版:荒野密码
   第B07版:专家访谈
   第B08版:绝美风光
中国境内第51处世界自然遗产
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青海科技报生态保护B04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2019-04-24 2 2019年04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