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7年12月01日 星期五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弃桑枝变废为宝实现“三赢”
谭登帆
  本报讯(记者 谭登帆)近日,区林业局分管蚕桑生产的负责人张甫兴奋地向记者介绍,黔江区在蚕桑综合利用上又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全区近万吨的废弃桑枝,除在粉碎将其加工成各种食用菌的培养基外,相关企业经过技术攻关将废弃桑枝加工为颗粒燃料,使其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蚕桑综合利用再添新路

  近日,在双河丝绸厂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车间,工人师傅们正在向设备添加桑枝原料,经过加工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正源源不断地从传送带运出。据介绍,该条生产线,一天可生产12吨,一年利用桑枝6480吨,可生产颗粒燃料3600吨,产值近370万元。该厂拟建4条生产线,每年利用桑枝26000吨,生产颗粒燃料14400吨,产值1468余万元。

  据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张甫介绍,全区每年修剪的桑树枝条可达4万吨,利用桑枝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可减少桑枝丢弃在田间地头腐烂造成水源污染的风险,也是降低野外成堆干枯桑条引发森林火灾的隐患。该厂现在一条生产线年利用桑枝6480吨,桑农卖桑枝可得194万余元。如果4条生产线投产,桑农卖桑枝可增收777.6万元。同时,生产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直接用于丝绸厂锅炉房加工茧丝所需燃料,减少烧煤带来的空气污染。生物质颗粒燃料,还能满足其它企业燃料所需,一年可减少上千亩树木的采伐,保护现有森林资源。利用桑枝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符合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上万吨桑条变废为宝

  长期以来,黔江区蚕农都是把剪下的桑条作为柴禾烧掉,或者丢弃在荒野路边,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近几年来,黔江区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再次利用方面,力求为全区的广大蚕农增加一条新的增收渠道。据粗略统计,全区有上万吨废弃桑条已得到再次利用,成为增收的宝贝。其主要用途,就是将长期被弃用的桑条,进行集中统一收购,然后经加工粉碎,作为栽培食用菌的营养基。

  据介绍,在时机成熟时,还会将其用来进行其他深加工,如编织成工艺品,切割成桑枝中药片等。

  促进蚕桑产业良性发展

  为了提高桑园的综合利用率,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在黔江区良性发展,近年来黔江区高度重视蚕桑的综合利用工作。区林业局蚕业管理总站的专家们经过多次考察,多方论证,结合黔江地理、气候条件和现有14万余亩桑园的优势,近几年来在重点乡重点村社桑园地里推广了“桑薯”、“桑鸡”“桑姜”“桑菜”、并利用蚕桑生产中曾一度废弃的桑枝作原料推广了“桑-枝-菌”等蚕桑综合利用模式,并取得了成功。

  虽然黔江区在蚕桑综合利用上不断的试验、探索,并取得了成功,但黔江区桑园面积大,仅仅是桑枝食用菌生产远不能消化所有的桑枝,并且黔江区森林覆盖率高,冬季桑园地里的枝条不好处理,焚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污染环境。今年以来经多方考察论证,决定成立一家专门用桑枝作原料的生物燃料公司。由各乡镇蚕桑站负责收购辖区内的桑枝并粉碎后送生物燃料公司生产成品,成品供双河丝绸作燃料用。全区14万余亩桑园,每亩桑园生产枝条约500公斤,按最低收购价0.4元/公斤计算,仅此一项可增加蚕农收入2800余万元。煤炭燃烧产生的废弃物多,在工业园区使用环保不达标,这一项目的推动实施不仅能够达到环保要求,且不存在市场销售的问题,能大幅度的增加蚕农收入,为黔江区蚕桑生产良性发展作出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要闻
   第03版:今日要闻
   第04版:黔江要闻
   第05版:武陵新闻
   第06版:我文明,黔江文明;我美丽,黔江美丽!
   第07版:黔江新闻
   第08版:民生新闻
   第09版:企业资讯
   第10版:城事·生活
   第11版:社会新闻
   第12版:副刊·吊脚楼
   第13版:教育在线
   第14版:国际风云
   第15版:专版
   第16版:广告
废弃桑枝变废为宝实现“三赢”
小南海新建村和阿蓬江大坪村入选
黔江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9名
保护“绿色古董”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