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宁市科协:
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
  本报记者  范旭光

  瞄准63户206个贫困人口,每年投入帮扶资金发展特色种植业,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科学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改善群众生活面貌……近几年,西宁市科协积极投身到精准脱贫第一线,突出科技支撑,注重引领示范,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后山村,上演了一场以科技为主题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贫困户脱贫摘帽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双赢。

  后山村是大通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700米,共有341户1246人,耕地4105亩。全村种植业主要以小麦、土豆、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效益极低。

  为调整后山村种植结构,早日实现贫困户脱贫,2016年,西宁市科协联系青海大学土肥研究所专家来村里实地查看农作物生长环境,从海拔、土壤、水分、气温等因素综合分析,“对症下药”,选定了经济作物蕨麻和中藏药材当归两种作物在这里种植。经过试种和比对,西宁市科协把后山村脱贫致富的突破口锁定在“当归”身上。2017年,他们联系大通县鑫隆板蓝根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达成了“西宁市科协+后山村+大通县鑫隆板蓝根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三方合作精准扶贫中藏药材种植模式。当年,西宁市科协支持帮扶资金12万元,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种苗,试种当归100亩,项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统一收购”的管理模式。当年,当归获得丰收,产生经济效益28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3500余元。

  有了当归的成功种植经验,该村农户种植中藏药材的积极性高涨。西宁市科协趁热打铁,今年继续支持帮扶资金12万元,将当归帮扶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10亩。(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11月1日,记者在该村贫困户鲍守云家门旁看到,他将刚采收回来的3000多斤当归整齐地摆放在门旁,用篷布盖着,只等大通县鑫隆板蓝根种植营销专业合作社来收购。“以前种植小麦油菜,一亩地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种植当归,按村上的协议价格,一亩地就可以收入5000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鲍守云欣喜地告诉记者。

  该村村委会主任童生海对记者说:“西宁市科协驻村工作队入驻我村以来,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传授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提高了我村贫困人口的科学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尤其是当归技术的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当归预计销售收入103万元。” 

  据介绍,为了提高广大村民的技能水平,西宁市科协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举办电焊、挖掘机等实用技能培训班9期,组织医学专家义诊服务6次,发放《青海科技报》《西宁科普》等相关科普宣传资料3000余份。同时,为了圆部分村民的驾驶梦,西宁市科协积极协调西宁市东运驾校,与后山村签订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协议,分三批对后山村41人进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每人补助2000元,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一的人拿到了驾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关注
   第04版:环球概览
   第05版:生态·地理
   第06版:农牧科技
   第07版:生命·健康
   第08版:生活·消费
2017年度青海新闻奖颁奖
我省首次授予科学工作者“青海学者”称号
智能水下机器人首次探秘高原
我省首届农技协手工技能大赛在湟中举行
图片新闻
青海湖监测到双胞胎普氏原羚幼羚
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
我们该如何应对“手机控”
科技“利剑”守护高原生态
扫一扫随时随地关注科普动态
报头
青海科技报一版要闻01科技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提速增效 2018-11-07 2 2018年1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