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科技 打造农业扶贫新模式
  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农业科技成果的数量非常大,仅通过省部级鉴定的就有6000余项,但这些成果的转化率却不足40%。

  针对这个问题,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高万林教授及团队从2005年起开展了历时3年、覆盖2.4万农民/农技员的农业技术需求调研,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因素,总结科学技术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

  他们发现农民与农业科技工作者之间是存在传播壁垒的,一方面大量的科技成果闲置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农民渴望先进科技成果却不知道到哪里寻找。

  为了打破这道看不见的传播壁垒,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高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创作并出版发行了一套《现代农业科普系列视频》(以下简称《视频》),视频内容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特种动物5个系列41张光盘。高万林团队以这套作品为载体,通过选题、创作、推广等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摸索出一条具有农业特色的科普传播新途径,科技扶贫新模式。

  针对推广技术与农民需求之间匹配度不高的问题,高万林团队将信息技术引入科普作品创作中,实现了300余家涉农网站4200余万条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甄别、过滤和整合,创建了涵盖384个门类的科普知识库。以作品选题精准对接农民需求为原则,通过供需模态分析,选出了农民最急需的85项技术,涉及49类动植物的育种、种养殖、病虫害防治、加工及贮藏等,实现了实用技术与农民需求的快速有效对接。

  针对农业科技知识专业性强、难理解的特点,在保证作品科学、先进、规范的基础上,运用“接地气”的大众化语言和“拉家常”式的表述方式,实现科学内容的“科普化”;同时通过融合“实景”与“动画”表现手法,形象直观展示复杂农业技术的关键细节,解决了科技扶贫有效落地的问题。

  为了将科技知识真正送到农民手中,创作团队在视频光盘基础上,延伸开发挂图、辅助读本、音频、微视频等“图文声像”系列产品。针对互联网、移动网络和没有网络环境,自主研发“现代农业科普网”“掌上农科”APP及“数字视频播放机”等智能终端,通过多手段、多渠道、多方位融媒体传播推广,打通线下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拓展了科技扶贫的多维新渠道。

  截至目前,累计组织科普活动2000余场,受训人员超过3400万人次,科普效果显著。

  据《科普时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视点·关注
   第04版:科闻天下
   第05版:视觉·图说
   第06版:农牧科技
   第07版:生命·健康
   第08版:乐享科技
科普+科技 打造农业扶贫新模式
2019青海文化旅游节4月12日开幕
我国发布首部农业绿色发展报告
今年环湖赛7月14日开赛
长江源头出现1961年以来同期最大暴雪
科普小镇示范园名优新品种挂果
我省建成1661个“职工书屋”
青海县域内就诊率超八成
青海科技报综合新闻02科普+科技 打造农业扶贫新模式 2019-04-10 2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