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旅游学院
多彩社团尽显民族风采 专业实践共育文旅人才
吴月乔
民乐表演

  “好听,精彩!”台下观众不时发出赞赏声。抬眼望去,台上三位民乐表演者正在演奏,他们的手腕灵动自如地上下飞舞,手指在琴弦上轻快熟练地跳动,乐声时而急促、时而悠缓,将《彩云追月》的优美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表演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民乐团成立的现场,学院领导、民乐演奏专家和参与的学生一起圆满完成了民乐团的成立仪式,共同搭建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1+X+1体系中的又一模块。

  立足专业   搭建社团体系

  “1+X+1”人才培养模式是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的第一个“1”代表各专业学历教育,“X”即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后一个“1”代表民族文化特质。为了能更好地聚焦民族文化振兴,精准落实文旅融合,培养能担当民族文化振兴大任的“有健康身心、有文化底蕴、有精湛技艺、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能”的“五有”文旅人才,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依托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遗产,立足于“音乐表演”“舞蹈表演”等专业,搭建以民族文化特质为中心的社团体系模块。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了民族音乐、民族器乐、民族舞蹈等3个二级院系社团,打造1个民族艺术表演校级社团,成员既有学生,也有学院老师。参加民乐团的学生说,在学院的民乐团可以学习一门感兴趣的民族乐器,也能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依靠平台   完善传承基地

  为了更好地发挥好传承民族文化重要阵地的作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建设了民族技艺传习创新基地,将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设有纺染织绣、陶器烧造、漆器髹饰、剪纸刻绘、编织扎制等8类民族技艺11个传习室等,使师生员工能够走进民族文化具体场域,真实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并自由吸取各民族文化的养分。

  在茶艺传习室中,学生们认真学习茶艺。有不少学生对茶艺感兴趣,报名参加了初级茶艺师的考试,并且顺利通过。同学们感慨,多考取一个职业技能证书,未来找工作就多了一分底气。

  除了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还实施了一系列非遗艺术传承活动,先后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河戏》进行双向联动,即组织学生深入田野到古戏台开展校外非遗实践活动,邀请后河戏非遗传承人课堂授课、开办讲座等传帮带活动。还把市级非遗《四川荷叶》唱进课堂,“民族技艺打头阵,民族演艺又开张,民族饮食花样多,今天是民族文化进课堂……”跟着四川评书代表传承人郝士福,同学们在课堂感受四川荷叶的魅力,和非遗近距离接触,用四川荷叶的曲调唱自己的学校,别有一番滋味。邀请市级曲艺传承人进校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多种非遗文化艺术魅力。

  结合实践   展现文旅风采

  在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文旅人才的过程中,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不仅结合了学生专业特色,而且多次进行实践,在各级比赛中展现了旅游职院的风采。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组织学生参加了“中国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节”等大型文艺演出或民族文化汇演等节庆赛事,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还积极参加团中央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带领学生荣获团中央“三下乡”活动2项“最佳摄影奖”、1项“匠心传播好作品”荣誉称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为人瞻仰,还要“活”起来、“美”起来。民族文化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更是繁荣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力量。重庆旅游职业学院“1+x+1”特色模式的这一模块以社团培养兴趣、以基地推动传承、以实践加以锤炼,培养出既有精湛技艺又有文化底蕴的文旅人才。

  (通讯员 吴月乔 文/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今日要闻
   第03版:黔江要闻
   第04版:武陵新闻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教育在线
   第07版:黔江新闻
   第08版:广告
多彩社团尽显民族风采 专业实践共育文旅人才
浅谈民法典时代的学校教育
小数加减法教学浅谈